述評:文化遺產,究竟有啥用?
時間:2025-11-09 09:53:57 出處:休閑閱讀(143)
中新網杭州11月7日電 題:述評:文化遺產,述評究竟有啥用?文化
作者 嚴格 林波
日前,“亞太遺產實踐者聯盟(HeritAP)”年會暨“世界遺產貢獻可持續發展目標”優秀案例發布會在杭州舉行。遺產有啥用會議當日發布2025年“繁榮與生計”優秀案例,究竟中國“良渚文化大走廊:融合遺產保護與區域可持續發展的述評路徑探索”等項目獲獎。
在追求經濟發展的文化當下,我們究竟該如何衡量文化遺產的遺產有啥用價值?
縱觀全球,答案非常清晰:它關乎文明根脈、究竟身份認同與未來發展的述評關鍵資源。
首先,文化文化遺產是遺產有啥用文明的基石,具有不可替代的究竟歷史價值。
11月5日,述評杭州良渚古城遺址公園一景。文化 林波 攝譬如,遺產有啥用在良渚古城遺址被發現之前,很多西方學者認為,中國最早的文明起源是距今3500年左右的商代。
20世紀80年代以來,隨著良渚古城、良渚古城外圍水利工程等重大考古發現,特別是良渚古城遺址申遺成功,國際學術界改變了看法。
良渚實證了中華五千年文明史。文化遺產以其真實性與完整性,為人類文明演進提供了無可替代的時空坐標。
其次,文化遺產是精神紐帶,是身份認同。
文化遺產的價值不僅存在于宏大的歷史敘事,更扎根于日常生活的土壤。日本白川鄉合掌造村落在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前數十年,就已形成成熟的社區保護機制。
富士山世界遺產中心主任、日本筑波大學教授稻葉信子指出,這種扎根社區的保護模式,使傳統建筑技藝與生活方式得以延續,強化了居民的文化歸屬感。
稻葉信子表示,從奈良町的保存運動到亞洲歷史街區保護網絡的建立,文化遺產正在成為連接過去與現在的情感橋梁?!叭罩袀鹘y村落在建筑形態與生產業態方面有相似之處,文化遺產在塑造東亞文化認同中具有共通價值?!?/p>
2024年6月,國際友人在中國大運河(杭州段)自拍留念?!⊥鮿?攝
杭州市京杭運河(杭州段)綜合保護中心主任房友強認為,申遺讓很多中國人第一次發現,身邊習以為常甚至熟視無睹之處蘊含的價值。
他以中國大運河(杭州段)為例,這是杭州最有煙火氣的地方,千百年來杭州人枕河而居,杭州城更因河而興,但很多人并沒有意識到,這個最熟悉的生活場景背后的價值?!按筮\河溝通南北、通江達海,促進中華民族的交流融合和東西方文明交流互鑒,這是當之無愧的民族文化符號和國家文化名片?!?/p>
房友強認為,世遺讓很多中國人第一次發現了大運河的遺產價值,保護和傳承利用日漸成為共識。
再者,文化遺產保護與可持續發展,魚和熊掌可以兼得。
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世界遺產培訓與研究中心秘書長、上海分中心主任邵甬認為,文化遺產保護可以賦能區域“繁榮與生計”。
譬如,杭州良渚文化大走廊以頂層設計的“系統性繁榮”,從政策與空間層面為“生計”創造了廣闊的天地;北京中軸線通過核心遺產的“驅動型繁榮”,將文化資本轉化為觸手可及的城市空間與文旅經濟,提升治理水平與市民生活質量。
11月5日,2025“世界遺產貢獻可持續發展目標”優秀案例發布會在杭州舉行?!×植?攝杭州良渚遺址管理區管理委員會副主任、良渚文化大走廊建設指揮部副總指揮葉維軍分享“良渚文化大走廊”項目,該項目依托良渚世界遺產,以“空間補償+制度股權”為核心創新舉措,搭建多利益相關方治理框架,規劃落地超出遺產范圍、帶動周邊的文化走廊,發展文化創意產業,在創造就業、增加村集體收入、整合文化生態空間等方面成效顯著。
埃及塔奎恩社區綜合發展公司執行總監 Kareem Ibrahim在會中分享了“埃斯納歷史城區振興”項目,介紹北非地區通過修復歷史建筑、活化傳統手工藝,讓瀕臨消失的城區重煥生機,推動當地居民人均收入提升30%,凸顯遺產修復對社區生計的賦能作用。
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資深總規劃師、建筑歷史研究所名譽所長陳同濱說,與經濟效益相比,世遺價值帶來的“思想力”能產生更為深層的影響。它可直接提升遺產地民眾的自信力,可持續激發人們的創新創造能力。此外,當地公共服務水平的迭代都屬于世遺的“長尾效應”,這才是其最大的價值所在。
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研究館員燕海鳴認為,文化遺產和可持續發展的關系,其實恰恰是每個個體在面臨所謂現代化、所謂全球化的各種不確定性時,能夠提供一個有形或無形的空間?!拔覀冏约旱纳?、生計都和它息息相關,而在這樣一個空間里,我們能夠獲得的就是we can always hide inside(我們能夠永遠安居其中)的安全感,這是文化遺產之于每個人的情感、生活狀態的最重要基礎和未來發展的最重要動力?!?完)
| 更多精彩內容請進入文娛頻道
分享到:
溫馨提示:以上內容和圖片整理于網絡,僅供參考,希望對您有幫助!如有侵權行為請聯系刪除!
猜你喜歡 |